-
通知公告
疫情仍在持续蔓延。
之前为大家先容过“替代性创伤”,今天为大家先容病例不断增长下可能产生的另一种“情绪的瘟疫”——“压力应激反应”。
许多人说自己快要被淹没在各类负面信息中,一边为各种悲伤的事情感到难过,一边为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羞耻:
“焦虑地持续刷微博,从不恐慌刷到恐慌”
“看久了会呼吸不畅、胸闷、胃疼、想流泪”
“恨不得自己是呼吸科的大夫,可以冲去第一线”
“最近三四天几乎没合眼,一直在想,自己能做什么?”
……
这很可能意味着大家出现了心理学中的“压力应激反应”(stress response),是一种荷尔蒙导致的情绪反应,当你身处于一个压力性环境——比如经历重大社会创伤(SARS疫情、地震、新型肺炎疫情等),就会在大家的大脑中牵引出一系列的身体反应:情绪或生理上出现失眠、作息异常、记忆力下降、头晕胸闷等。
“应激反应”并不是一个容易”痊愈“的事情,并非所有人都可以从情绪的沼泽地里自行爬出。许多人会在不自知的状态下,陷入“过度应激反应”困境,无法自拔。应激反应”并不是一个容易”痊愈“的事情,并非所有人都可以从情绪的沼泽地里自行爬出。许多人会在不自知的状态下,陷入“过度应激反应”困境,无法自拔。
大家在此列出一些有专业心理学支撑的实用tips,告诉你应该如何判断、应对这类“应激反应”,希翼能帮助你度过这段难捱的时光。
快速自检:“应激反应”的几个常见表现:
以下这几种表现(改编自CMHS,2004),可以帮助你进行自我判断:我是不是已经陷入过度的“应激反应”了?
行为层面——
活动力增加或减少
很难交流,无法听进疫情之外的话题
情绪激动,易怒,经常和人争持没办法休息或放松,持续关注疫情相关信息无法正常工作,每过一会就得看看疫情进展经常哭泣,与医患、无助者陷入“极度共情”状态
高度警惕、过度担忧,看到任何相关消息,都要转发给周围的人
回避引起(创伤性)回忆的地点
心思都在疫情上,做事的时候,容易发生事故
身体层面——
肠胃问题
头痛,其他酸痛
视觉障碍
体重减轻或增加
出汗或发冷
震颤或肌肉抽搐
容易被吓到
慢性疲劳或睡眠障碍
免疫系统疾病
心理/情绪层面——
感到英勇、欣快或无敌感
否认现实
焦虑或恐惧
抑郁
愧疚
冷漠
悲伤
思维层面——
记忆问题
失去方向感、时常困惑
思维过程缓慢; 注意力不集中
无法决定事件的优先级、无法做决定
失去客观性
社交层面——
自我隔离
责备自己,感觉自己尤其渺小,什么忙也帮不上
难以给予他人、或难以接受帮助
无法享受快乐或乐趣,无法忍受任何娱乐性活动
这些症状,都是大家面对创伤事件的正常反应,一般来说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缓解。
但请你注意,如果这些症状中有几项持续超一个月,并影响到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,你就有患创伤后应激障碍(PTSD)的可能,请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
如何调适自己的“应激反应”?
1.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,要有适当的休息,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。
记住,危机事件的发生会令人手忙脚乱,自乱阵脚,因此让生活作息维持规律,是处理危机的必要条件。
2.给自己列一个令自己感到愉悦的To-do清单,实行它。
平日你一定知道做什么事情会令自己开心,列出来,实行它。
难捱的日子总会过去,愿所有善良的人都能被现实温柔以待。
我院在线心理咨询qq2573883004和邮箱2573883004@qq.com
十大信誉网赌网站华信学院心理咨询中心
2020年2月14日